每個國家不是因為地面上的資源不夠開發利用,是不會去鉆研海底下面的資源的,因為海面上資源開發難度大,投入的資金也比較多,很多國家都不想浪費財力物力去開發。
不過我國卻沒放棄過海上的資源,就像我國的南海這一工程,工程師將千米鋼柱打入海底,投資高達上百億元,就連國外的工程師看到都驚訝不已
驚呼中國人是怎么做到的?在近些年來,我國的南海海域變化非常大,不僅開發出大量石油,就連旅游業也是十分的發達,這里物產豐富風景優美。
就算我國在南海發現了大量的石油,但是在海上開采資源是要比在陸地上困難好幾倍的,但是我國的科學家并沒有放棄海上資源,一直在不斷的研發海上石油開采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我國第1座自主設計和建設的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的問世,并且成功地坐落于南海,這次好消息傳來的就是,我國已將千米鋼珠打入了海底
鋼柱的作用就是穩固海上作業平臺,海上的作業平臺不像陸地上的那樣簡單,它們整體的部分如果長期浸泡在水中的話,就會受到腐蝕,那么平臺的安全就受到威脅,工程師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
所以我國工程師就選擇了這樣一個方式去隔絕外界的傷害,并且也可以隔絕碰撞所造成的損害
根據專業人士透露,我國的這項工程將近耗費了1900噸的鋼材,這么大規模的鉆井平臺,為它的壽命也提供了保障,用一個大鋼箱放在底下作為地基,然后再把樁子打在上面,還特意使用了最先進的起重機。
通過工程師們的努力最終取得成功。到2018年底,南海終于傳來了好消息,累計生產原油與天然氣2億噸重量,從此南海成為了我國海上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我國在南海還有48座在役平臺,其中包括4座終端、崖城13-1氣田、2條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65條海底管道,總長約1978.83千米
海上平臺除了空間小一些,還需要在這樣復雜的海況下維持穩定的工作狀態,穩定性對于海上鉆井平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海洋鉆井平臺采油點出現偏移,就會造成才采油桿折斷,這樣就會造成大型的事故災難。
結語:在上面工作的人員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他們在平臺上面帶夠28天才能返回陸地上,工作人員也是實行兩班倒的制度,在海上是沒有手機信號的,什么娛樂活動都沒有,每天起床只能是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工人們卻還能堅毅的在上面進行工作,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