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歐元區通脹指標呈上升態勢,較7月的2.2%進一步上漲至3%,對未來貨幣政策干擾較大。畢竟目前歐洲央行保持寬松基調將面臨重大挑戰與制衡,政策對通脹前景并無準備,甚至預期難以預料。尤其面對外部美國通脹水平與貨幣強勢,歐元既被動又忐忑狀態將隨時有更大危機或風險釋放。
歐元區通脹上漲明顯。8月德國通脹達3.4%,較7月3.1%更加嚴重,預計年底德國通脹或將達到4.5-5%的水平。其它歐元區國家則分化不一,如西班牙為3.3%,與德國旗鼓相當;反之另外兩個主要國家法國與意大利通脹為2.4%和2.6%,凸顯差異性。因此,輿論導向有關歐洲央行偏鷹政策傾向面對分化不一的通脹局面,難上加難。由于歐元從起步之日就處于不平衡狀態,目前歐元區通脹分化并不奇怪。目前歐元區通脹或是歐元命運終結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協調、經濟前景分化以及政治分裂局面都將難以避免。畢竟歐元合作模式的重要軟肋是沒有合作基礎,貨幣模式與其它模式不協調,貨幣“單打獨斗”不僅沒有促進貨幣關聯因素的向心力,反之加劇分化與分歧矛盾。
經濟不均衡是核心風險。除上述通脹數據之外,目前歐元區實體經濟分化也是顯而易見。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2%,內部分化較嚴重。其中德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0.4%,這是預期水平0.2%的兩倍,按年增幅為3.1%,創5年來最大增長率。而德國增長主要是出口和消費支出效果,其經濟表現和前景優于其它歐元區國家。反之意大利第二季度經濟沒有增長,工業和國內需求持續低迷,2020年初剛擺脫經濟衰退之后,疫情使得經濟零增長再現。即使意大利新任總理德拉吉口碑與信譽良好,但面對現狀束手無策,出口下降、政治情勢及銀行業不確定性都急劇惡化。另一個重要成員國法國則是經濟基本無增長,股市一直低迷徘徊。西班牙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0.7%,而希臘經濟增長只有0.3%。透過上述歐元區四分五裂的經濟態勢,歐元區向心力不足愈來愈嚴重,難以維系將是歐元的未來前景。德國不僅否定參與執行寬松政策的舉措,而且對歐元合作態度一直存在徘徊游離狀態。其它歐元區成員國更是心懷各異,難言共同目標或一致立場。目前歐元區經濟不均衡越來越嚴重,政策功能難以發揮是核心軟肋,至今為止歐洲央行超寬松政策規模與結果并不對等,執行力是歐元區貨幣政策蹩腳與難以圓滿之痛點。歐元區經濟增長總體不及美國,而區域內國家差異依然凸顯進一步分化加劇風險。
政策側重與未來難以融合。目前歐洲央行一直保持維穩基調,一方面是行長拉加德財政決策能力很難在尚未統一財政的歐元執政上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則是歐元區成員國經濟不均態勢對貨幣制約。這是未來歐元解體最致命所在。因此,歐元現實在于問題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無論機制體制、價格價值以及政策結構都無法協調與合作,而歐元匯率就容易被市場炒作操縱,甚至是被美元意圖與戰略擺布指引。盡管在歐元區通脹數據之后,歐洲央行傾向鷹派政策,但問題本質在于鴿派為主時代的作為促進歐元區進展了嗎?目前對機制或政策角度的分析似乎很難找到論據與結果,但是觀察歐元匯率走勢似乎可以明白歐洲央行政策的前途。如果歐洲央行以鴿派基調展現,歐元貶值概率偏大,前期市場現實已經看到歐元低迷。而當今歐洲央行偏鷹基調預示歐元走強,近日歐元兌美元匯率重上1.18,甚至對歐元前景預期一直是上揚態勢為主,未來或預示歐元風險面臨收口的邊緣。因為畢竟貨幣升值產生的負效應甚至顛覆貨幣的風險教訓多多,而歐元尚無識別與確認貨幣價值的參數,因此只能被外部炒作煽動推波助瀾,尤其美元對歐元的警惕性或攻擊性不變。歐元區經濟弱化是現實,因此期待歐元上漲似乎違背現實。目前歐洲央行政策功力不足,加之環境復雜,預計未來歐元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危機。目前歐洲央行鷹派傾向將是自殺模式,并非是利于歐元穩定前行。
當下我國外貿企業有一定歐元收益與結算規模,而歐元區諸多國家與我國外貿企業關聯較為緊密,重要的商品往來必然涉及貨幣交割。因此對于歐元潛在的風險應該有所了解,歐元區不樂觀面應注意長期風險關注與防范。預計未來歐元升值一時性為主,歐元貶值或弱化將是常態,歐元震蕩乃至解體風險需要密切跟蹤審慎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