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目前無論是國營或者是民營生產企業和貿易商之間都存在于一定的結算關系。現在比較普遍的結算方式為后結算、一單一議、鎖價、每日報價月底再批量返利等。不同的結算方式對于貿易商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盈利方式。那么,對于鋼廠的結算政策,貿易商的關注度自然很高。接下來,筆者就通過各區域現行常用的結算模式做簡要分析,哪種方式是目前接受度較高的呢?
一、民營鋼廠現貨&期貨結算方式
現貨模式:以民營廠為例,華北地區民營鋼廠大多數以每日現貨指導價為主,然后月度根據貿易商的拿貨量進行批量返利。市場貿易商根據鋼廠價格再結合市場情況給出報價。一般情況下,貿易商的報價基本和鋼廠指導價保持一致,但如若月底或者是市場成交較差的情況下,貿易商則有可能提前將部分返利讓出,少部分是優惠10-20元/噸,但有時候甚至讓利空間能達到50元/噸。針對于此方式,是目前來說大部分民營鋼廠所執行的方式,筆者認為其存在兩面性,既對貿易商和鋼廠有利,又有其弊端。
期貨模式:到目前為止,仍有部分鋼廠采取后結算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每月月初或者是月底出期貨訂貨價,同時出臺上月或者本月結算價。貿易商則根據鋼廠出臺的期貨訂貨政策訂貨,而在鋼廠公布結算價格之前,貿易商是比較難了解本月的盈虧情況。此結算模式相對來說并不靈活,對貿易商出貨缺乏一定指導作用。這也就要求貿易商需對整月行情做充分把握,一旦月初價格偏低,貿易商前期走貨較快,而到中下旬以后,市場突然出現上漲行情,就可能會使得鋼廠結算價抬高。而與此同時,雖然后期走了一部分高價位資源,但按照整月平均出貨價來看,最后可能會面臨虧損或者是處在盈虧邊緣。
二、國營鋼廠結算方式更為多樣
不同鋼廠根據自身接單情況的不同,也會有一些較為靈活的訂貨和結算方式。以華北地區國營廠為例:鋼廠方面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接單和結算方式都不統一。據悉,目前一單一議、鎖價模式較為普遍,也有少部分后結算的情況,但是前面兩種是貿易商更為能接受的模式。
一單一議:鋼廠根據客戶訂貨量的多少及材質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報價,基本不受現貨市場行情的影響,且不涉及到后結算。貿易商基本是以供下游終端為主,有特定需求。但是也存在于鋼廠方面的打包料對外進行銷售情況,不同于一般的正品材料。
鎖價模式:鋼廠方面不定期出臺訂貨價格,貿易商則根據現貨市場的價格情況或者是對于接下來行情走勢做出預判。一般情況下,在下跌行情或者是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鋼廠的鎖價政策會低于市場現貨價格。那么貿易商就需做出判斷,其認為該訂貨價格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其后期下跌空間有限,貿易商則根據其價格進行訂貨(期貨),此模式需對后期走勢做出預判。
三、不同結算模式的利與弊
首先是現貨模式,鋼廠每日出現貨報價,市場商家根據此價格進行銷售,這對貿易商的出價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也有利于鋼廠品牌的建立,但是往往在月底前會出現價格偏差的情況,部分商家為了完成整月銷售任務而降價出貨,這也就會造成市場上各商家價格間的競爭。其次是期貨模式,鋼廠出臺的期貨價缺乏指導意義,可能會偏離市場現貨價格,貿易商需根據市場的行情變動自行出價,在把握出貨量的同時也需要把握價格。此模式可能對于鋼廠方面較好,但是對于貿易商來說,相對而言會較為被動。
四、總結
相對于其他品種而言,鍍鋅板卷的結算方式更為多元化,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鋼廠方面政策可能也會不盡相同,但是歸根結底還需客戶的訂貨量。貿易商有穩定的訂貨量,那么與鋼廠方面就能進行溝通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但如若訂貨量達不到,可能在市場競爭過程當中失去價格優勢。總體來看,不同結算方式在目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相對而言某一方式可能會對貿易商或鋼廠有利,但最終要平衡鋼廠和貿易商之間的“關系”還是需靠企業自身的發展。